刘济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9 级学生
广阔无垠的太空是激起人们无尽的向往。曾为人类灿烂文化宝库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遨游太空的遐想。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21 世纪时,神州五号飞船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钱老为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 教书育人,为国培养航天人才
早在40 年前,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学时,钱老时任力学及力学工程系主任,我有幸得到钱老亲自编著的“星际航行概论”教材,并接受了钱老的授课,感到非常荣幸。回想起当时每周由玉泉路校本部乘车到中科院自动化所四楼阶梯教室,上“火箭技术概论”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倍感亲切。
钱老亲自编著的“火箭技术概论”讲义,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课,是应当时的形势需要而进行的。20 世纪50 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大搞太空竞争,以显示他们的综合国力。1957 年10 月4 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此同时,美国于1958 年1 月3日发射了探险者1 号卫星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此领域理应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958 年5 月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宏伟设想。随后于1961 年4 月12 日,苏联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成为第一个太空人,实现了载人飞行。1961 年5 月5 日,美国谢泼德乘“水星号”飞船做出轨道飞行。为适应形势的需要,钱老深知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国家当时急需普及航天知识和培养航天人才。时任力学所所长的钱老,尽管工作繁忙,还是抽出时间亲自编著航天讲义,全面的、系统的介绍航天知识,并亲自授课,在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方面,钱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载人航天至今是世界高新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难度高、规模大、系统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工程,其中包括动力系统、运载火箭的设计及制造过程、运载火箭及星际飞船的轨道、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星际航行中通讯问题及防辐射问题、解决飞船再入大气层的设计原理、星际飞船的设计问题等。它涵盖了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有近代力学、原子能、特种材料、高能燃料、无线电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精密机械、太空医学等。钱老将这些领域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溶化在讲义中,在授课时,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从第一宇宙速度的卫星,讲到第三宇宙的星际航行,从无人飞行的卫星到有人的飞船。这些宝贵的知识对从事载人航天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钱老高瞻远瞩,教书育人,实时为祖国培养人才,使得我们这些学子们毕业后,走上社会,成为国家急需人才,从事各行各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这是钱老辛勤劳动结出的硕果,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 理实交融,开展载人航天研究
20 世纪60 年代,钱老和其他同志一起向中央建议开展载人航天研究。1970 年7 月14 日,毛泽东主席圈阅了开展飞船研制报告。当时飞船被命名为“曙光”号,代号为“714”工程。早在1968 年钱老时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时,就开始领导飞船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建了飞船总体室,进行了载人飞船的技术论证和技术攻关,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并研制出了“曙光”号飞船的“模装船”。这些技术成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载人飞船研制工作打下了基础。后来,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电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及相关材料工艺水平远远跟不上需要,再加上当时正处在 “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混乱局面中,于1975 年第一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此被搁置下来了。但是,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的锣鼓从此敲起来了。
三.为实现载人航天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高度,做出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实施代号为“921”工程的“神舟”号飞船的研制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万众一心,日日夜夜辛勤努力,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终于在2003 年10 月15日,将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了又一座里程碑。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结果,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踏着老一代科学工作者的肩膀走过来的,没有他们的培育和成就,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航天事业。
钱老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老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他们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本文选自《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