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最新信息
热点推荐
媒体报道
钱学森与科大 更多>>
活动专题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信息>热点推荐

俞锡桥:系主任钱学森教授的言行指引我的科研之路

(2011-05-04)

  

  俞锡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907系二专业学生

 

  还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叶,我在杭州“浙江杭一中”(解放前为“杭高”,现仍恢复为“杭高”)念书时,就听说大科学家钱学森排除万难、千辛万苦从美国回来的故事,从而对他产生了无限崇敬的心理。一九五九年夏天高中毕业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位副教务长到我校来招生,很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概况,尤其介绍了由钱学森任主任的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后来改为近代力学系)及由华罗庚任主任的数学系。我毫不犹豫,就积极地报考了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并有幸被录取了到该系,有了亲耳聆听钱学森讲课的机会。

 

  进“科大”后,在钱主任亲自制订的教育计划的安排下,所有主课都由教授或科学家给我们讲授(这在其他高校是做不到的)。尤其,从1961年9月开始,我非常幸运地聆听了由钱主任亲自给我们讲授的“火箭技术概论”专业课。钱教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讲课条理非常清楚,“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尤其对一些关键公式,都很清楚地写在黑板上,并强调要把它的基本概念搞清楚。我还记得,在将毕业时,钱教授还给我们作了一个如何写毕业论文的讲座。其中有一段话的大意是:大学里学的仅仅是基础知识,是为以后工作打下自学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科研工作,大量的知识需要进行自学和创新。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部队,在一个从事国防工程的科研所工作。钱学森教授的谆谆教导,始终指引着我的实际科研工作。由于大量的国防工程都是地下工程,从力学角度考虑,都涉及到岩土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方面的知识。这些专门知识,我们在大学中并没有直接学过,但我们有了钱主任安排的广泛而又扎实力学的基本训练,完全具备了通过自学来获得那些专门知识的能力。例如,我接触到课题是国防工程如何防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袭击,尤其是核武器的袭击。这里需要考虑核爆炸地面冲击波的作用,地面冲击波传入地下,形成岩土中的压缩波,再由压缩波作用于地下结构,所有这些定量计算都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波传播的介质是岩、土,都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介质,要采用的力学模型非常复杂:是弹塑性体?还是粘弹塑性体?还是粘塑性体?它们的本构关系很难确定,许多还是经验公式,而且还必须要根据具体工程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最后通过试验研究才能加以确定。由于我通过在科大的学习、按照钱主任要求掌握了必要的自学本领,才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是,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现有许多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工程的受力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误差,这一领域的科研难题很多,目前岩土力学中的所谓的“成熟理论”都是基于经典的经验公式,而且属于静力学范畴为主,动力学问题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还需要科学家一代又一代地努力奋斗。我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手段和监测手段的进步,岩土动力学的理论必将会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所以,科大力学系新一代的同学们一定要继承钱学森教育理念,在大学期间打下坚实基础、培养自学能力,这样在今后事业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而不断前进。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我参加了具体工程的研究工作,所以没有参加很多的“抓革命”的活动,作为“促生产”队伍中的一员,我一直在努力工作,由于在科大力学系打下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部队,我工作了整整十五年。到一九七九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上把我转业到上海人防办设计科研所工作。到上海后,主要从事人防工程的研究、设计工作,一直工作到退休。在上海工作期间,我曾对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作了较多的设计与科研工作,如曾对钢筋混凝土迭合板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试验研究(与浙江大学合作,在爆炸模拟器中进行试验研究),其成果获得了国家人防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对软土地基的桩基工程和地基加固工程以及深基坑围护结构工程等,我也作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如水泥土搅拌桩性能的试验研究,该桩排列后组成坝体,可以作为一层地下室的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该成果获得了国家人防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上海工作期间,我获得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共有4项。为此,我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我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依然和钱学森主任的教导分不开:他不仅要求我们打好基础,还要求我们对待工作有“严格、严谨、严密”的三严精神。这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我一生努力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退休后仍受聘于有关单位作技术顾问至今,这与大学期间接受了钱学森教授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今天在纪念钱学森教授百年诞辰之际,我更记得钱学森主任曾要求我们“健健康康工作五十年”,我现已工作了四十七年,我将努力按照钱主任教导争取再工作三年,达到五十年后再彻底休息,用实际行动来回报钱学森教授。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
    • 俞锡桥:系主任钱学森教授的言行指引我的科研之路

Copyright©2011-2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邮编:230027

欲浏览最佳效果 建议你使用IE6.0版本以上的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440*900 增强色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