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科大
钱学森与科大
钱学森与科大 更多>>
活动专题 更多>>

追忆中国科技大学创始人之一钱学森

(2011-03-02)

  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生99周年纪念日。若他还在世,与他相识多年、受过他亲身教诲的那些航天老领导、老专家们必将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他庆祝生日。不过今年,虽然没有蜡烛、蛋糕和祝福,他们却用回忆与座谈的方式,深情追忆钱学森的航天岁月,以此来怀念钱老——他们的前辈、领导和导师。

  时光荏苒,这些前来缅怀钱老的人也都两鬓斑白,有的已接近80岁高龄。他们受钱学森的指导和影响多年,此次相聚,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把钱学森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了解钱老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他的伟大,愿意把他作为自己毕生的楷模和榜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型号总师韩厚健说,“一百年、两百年……钱老应该是被时代记住的人。”

中国人钱学森:爱国情怀 赤子之心

  让各位老领导、老专家最敬仰的是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冲破种种阻碍毅然回国的故事。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回忆说:“钱老从国外归来的消息当时在国内很轰动,我们中学生都很受鼓舞。”

  1950年,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受到阻挠,后来他在一封求助信中写道:“被美国政府拘禁,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

  有人问钱学森为什么费尽周折也要回到祖国,他说:“我到美国去,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科学技术学到手,而且要证明我们中国人可以赛过美国人,达到科学技术的高峰。”钱学森在美国生活的20年里没有买过房,也没有买过保险,因为他知道自己“总是要回国的”。

  78岁高龄的原710所所长钱振业说,钱学森的爱国主义思想令他触动最深。钱老的爱国情怀是根深蒂固的,不仅促使他回国,更伴随在他后来的每一次抉择、为祖国作出的每一项贡献中。“钱老有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爱国心,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他说。

奠基者钱学森:中国航天高瞻远瞩的领路人

  提起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原航天部副部长程连昌一口气说了好几个词来形容:“钱老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创始人、伟大的奠基者、开拓者、领导者和推进者。”

  他说,成就的取得与钱学森“宏、大、广、深”的思维分不开。他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遇事总是能站在宏大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敏锐地把握新事物,非常有前瞻性。

  对此,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多次受到钱学森指导的陈寿椿深有同感。一次,钱学森来到陈寿椿所在的研究室听取汇报,并在听完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他们考虑多种方案,特别要考虑到10年乃至20年后对抗手段提高后的情况。听完钱学森一席话,陈寿椿深以为然,“钱老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期提出的思想,到现在都没过时,事实上,我们后来走的路正验证了他思想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也正是这种前瞻性,科学地指导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规划,使我国航天事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大跨步前进。

  “钱老的前瞻性还体现在他对新鲜事物、前沿学科的鼓励和支持上。”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说。他清晰地记得,当年刚提出采用燃料电池的时候,很多人持怀疑态度,钱学森不仅表示支持,而且亲自去看实验,推动了新材料、新元器件在型号中的使用。

  在与钱学森共事过的人眼里,他还是一位坚持科学民主作风的领导,同时不乏大胆拍板的魄力。他总是让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听取每个人的意见,然后抓住不清晰之处一问到底。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分析后又果断“拍板”,做出决定。这种民主科学的精神让很多人心服口服,“若不是钱老在场,事情很可能就办不成”,座谈会上老专家们频频感慨。

  “钱老生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去世后留下的精神财富仍然为航天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提供了强大的力量。”程连昌说。

导师钱学森:传道、授业、解惑

  1958年,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新型尖端科技人才的中国科技大学成立。钱学森作为该校创始人之一,任校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20年,并经常亲自为学生授课。对很多学生来说,如今先生驾鹤西去,钱老教诲仍牢记心中,不能忘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型号总师、科大力学系五九级学生游雄,当年怀着对钱学森的崇敬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他说,钱学森的课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之一。钱老讲课深入浅出,总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最深奥的道理讲得很透彻。而后来,钱老和学生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更加深了师生的情谊。

  1963年元旦夜,几个学生在食堂聚会,自己编排、演出节目。他们没想到的是,零点五分,他们的系主任钱学森居然来了,他送来了对学生的关怀,还和学生们一起唱科大的校歌。那一夜,成为很多人最难忘的一夜。

  能作为学生亲耳聆听钱老的教诲自然是幸事一桩,更多的人是在与钱老共事的过程中受到他的指导,感触于他的学识、思想和作风,并奉为自己的精神信条。座谈会上,大家多次提起钱老对自己的指点,潘厚任说:“我跟钱老接触不是很多,但几次接触都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

  有人曾不解地问钱学森:为什么在国外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章,回国后反而不发表了?他说,开班上课是很费力气的,自己做研究的时间就变得很少甚至没有。但是他不把这当做一种牺牲,“我教你们120个人,以后每人一篇就是120篇,跟我一个人发表文章谁轻谁重?我认为值得,值!”

大师钱学森:科学研究 谦虚待人

  与钱学森接触过的人都有一种共识: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不仅有严慎细实的思维、科学民主的作风、高瞻远瞩的眼光,还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

  在一次型号任务失利后,刘纪原等人去排查故障,钱学森关心地询问是什么原因,刘纪原认为是电源断电,钱老摇摇头,他说:“你先不要太早下结论,要充分地研究、试验。即使你认为是对的,也要拿到真凭实据。”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后来遵循钱老教诲,再不敢轻易下结论。

  钱学森常说,真正有出息的科学家必须有实践经验,光看书学理论是不行的。他鼓励多做实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然后再上升到理论。

  在学术界,钱学森是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领头人;在生活中,钱学森谦虚、低调,关爱小辈和下属。韩厚健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钱老是在1963年7月14日,那天身为学员的他正在总装车间工作,大老远看见这位大科学家穿着白袜子、踩着黑胶地板走过来了,原来看鞋的人已经下班了,他走过来“不生气,一点架子都没有”。

  在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杨桓的印象中,钱老常常对自己的下级用“某科长”、“某副团长”这样的尊称,而不是直呼其名。这种尊重“越发凸显了他的修养和风范”。

  2007年12月11日,钱学森96岁生日。有关部门提出举办一个研讨会为他祝寿。这件事汇报到钱老那里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如今又逢钱老诞辰,若在天上得知自己正作为楷模被人们崇敬和学习,想必他又会将那句“向我学习,我不敢当”挂在嘴边。

  “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杰出贡献,他的大师风范、科学作风和崇高品质……这些都是我们无穷的财富。”座谈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他表示,航天人一定要学习钱老的精神,并以此为指导,沿着钱老开辟的道路,把航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
    • 追忆中国科技大学创始人之一钱学森

Copyright©2011-2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邮编:230027

欲浏览最佳效果 建议你使用IE6.0版本以上的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440*900 增强色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