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科大
钱学森与科大
钱学森与科大 更多>>
活动专题 更多>>

钱学森留给科大“六大财富”

(2010-12-07)

  昨天下午,中科大力学系四楼会议室气氛凝重,十多位曾听过钱学森课的老教授、近代力学系师生代表召开追思会,深切缅怀钱学森。大家在沉重的气氛中纷纷发言,回忆钱老的生平和在中科大任教的经历,追忆钱老带给科大的六大宝贵财富。

外国媒体评价钱学森

  美联社:钱学森1956年写了一份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该意见书导致了中国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这个委员会是领导中国导弹与航天科研工作的主要机构,得益于钱学森的研究工作,中国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今日美国》报:1955年,在美国正值反共高潮时期,他回到了中国。钱学森促进了中国装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发展,在他的努力下,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俄罗斯《真理报》:1991年钱学森退休,中国载人航天在他退休后的第二年正式启动。在钱学森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003年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往太空。

财富一倡导创建科大并设置前沿系科专业

  1958年春天,中国科学院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倡议利用科学院的力量,创办一所新型大学。当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据中科大原副校长蔡有智介绍,他与郭沫若、严济慈、竺可祯等筹备委员会委员一起,将这所新型大学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与其他著名科学家一起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科大设置了前沿、新兴、交叉的系科专业,参与设计最初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奠定这所大学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

财富二 为力学系制订详尽具体教学计划

  中科大首届毕业生丁世有教授回忆说,钱学森先生为力学系的师生制订了详尽、具体的教学计划,他在近代力学系担任系主任20年,他担任系主任期间不是挂个虚名,而是全面参与人才培养、亲自教课、编教材、带研究生,中科大近代力学系58级至60级学生,钱先生都直接或间接上过课。

  同时,钱先生还聘请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以及留美博士化学家蒋丽金,为力学系第一届学生讲授物理、数学、化学等课程。至第四学年时,他亲自开设并讲授了“火箭技术概论”课(后定名为《星际航行概论》)。他曾多次给同学们讲话,作报告,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对科大学子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和成长进步,具有很强、很鲜明的指导作用。

财富三 教学生写论文“法宝”影响至今

  丁世有说,在北京五道口,钱学森先生专门给58级、59级学生讲了一堂课,讲怎么样写论文,怎么样进行论文研究。钱先生讲了他自己的例子,特别强调了从事科学研究要特别细心,认真钻研,要花力气。讲得非常透,而且还强调了一点,要他们非常注重科学的态度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甚至于提到了,画图也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机械制图的画图(标准),要画得非常精细、认真。

  中科大许多听过那次课的老教授都表示,直到今天他们在指导学生写论文时,还是依照钱先生的指导思路,按他传授的几个要素教育学生。

财富四 上课讲义和一些手稿成珍贵教材

  中科大58级力学班班长尹协远教授回忆,钱学森先生给学生上课没有一点架子,他为了让学生听起课来更易懂,上课前,钱学森先生都会亲自给学生打印讲义。

  据了解,目前,这些讲义和一些珍贵的手稿已经汇编成《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收入当年钱学森先生讲授“火箭技术概论”课程的备课手稿,成为中科大一笔宝贵财富,也是该校力学系珍贵教材。

财富五 谦虚品质激励无数科大人

  “你们在信中自称学生,这使我很不敢当,其实我才是你们的学生呢……”1997年5月2日,近90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在给当时中科大力学系副院长和主任们的信中,工工整整地亲笔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师的谦虚好学跃然纸上。据中科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去年在查阅钱学森书信时,不仅有和国家领导人、大科学家的信件,难能可贵的是,有不少都是与普通人的通信,而且态度诚恳、谦虚,一点没有居高临下之感。

财富六 教育方法永远使科大师生受益

  “钱老不仅是科学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尹协远教授说,钱老授课从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到信息量的丰富,到逻辑的严谨,以至于到板书都是那么的漂亮,语言文字的组织那么好,他到下课会留几分钟讲一讲,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一是科学事例,他讲搞科学研究一要实事求是,二要注意细节。

  中科大力学系61级毕业生夏源明说,钱老一生做学问讲究严谨,在具体事务中淡泊名利,但当前不少高校行政作风浓厚,搞假、大、空的东西,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大师人才。但科大很多老教授教学继承了钱老的方法,这会让科大师生永远受益。(安徽市场报-桑红青)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
    • 钱学森留给科大“六大财富”

Copyright©2011-2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邮编:230027

欲浏览最佳效果 建议你使用IE6.0版本以上的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440*900 增强色16位